北京总部(全国通用)
400-090-3910
上海分部
13911340419
广州分部
13161766437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。
今年的6月15日,是第十个“全国低碳日”。这十年间,低碳理念逐渐普及,“双碳”一词在2021年成为年度热词,掀起一股“碳达峰碳中和”全民科普热潮。
上海是全国第一批开设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,在这十年间,上海持续不断地推进节能减排任务,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。
对于上海这个超大城市来说,节能降耗的任务无疑是艰巨的。经济发展不可避免会出现能源消耗,上海就必须用更少的碳排放,创造出更高的工业产值。
在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间,上海不仅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,甚至超前、超额完成。同期,上海GDP从1.57万亿元增加至3.9万亿元。2010年以来,上海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均超过50%。
一、建立碳交易体系
从体系到工具,从试点到应用,上海在打造低碳经济上,用多种创新机制帮助产业绿色转型。
2012年,上海作为全国第一批城市,开设了碳排放交易试点,将本地企业逐步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。翌年,上海碳排放交易市场率先启动。近十年过去,一个公开透明、稳定有效的本地碳市场在上海建立起来。
除了传统电力行业,上海碳市场还陆续纳入钢铁、化工、航空等主要碳排放行业,共计27个,包含300多家企业和860多家机构投资者。截至2022年9月5日,上海碳市场配额现货品种累计成交量近2.2亿吨,累计成交金额超32亿元。
在全国来看,上海碳市场总体交易规模始终位居前列,CCER(中国核证减排量)交易规模一直排名第一。
搭建碳交易平台,是以碳价为信号,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,用市场的调节机制,推动碳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,从而降低社会总减排成本。
经历了多年试点工作,上海在碳交易体系搭建上累积了丰富的经验,顺利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交易机构建设任务。2021年7月,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,这意味着中国超越了欧盟,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,上海则在其中承担了交易中心的角色。
未来,上海不仅要做全球最大碳市场的交易中心,还要做国际级的碳定价中心、碳交易创新中心。目前,上海环交所正加快推动碳价格指数研发,对标欧盟能源交易所和洲际交易所的碳价格指数。
二、用好金融工具
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,上海也在用多样化的金融手段,助推经济低碳转型。上海发展绿色金融有着多重优势。一方面,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上海拥有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金融机构,金融资源丰富。另一方面,上海又是地区科技中心,许多节能降碳相关技术研发地都在上海。
近年来,上海在绿色金融产品开发、绿色金融业务创新、重点机构和平台引进等方面毫无疑问地走在全国前列。
拿绿色债券来说,国内多只“首单”绿色债券产品都落地上海,包括首单绿色可交换公司债券、首单绿色市政专项债券、首单应对气候变化专题“债券通”绿色金融债券、首单“碳中和”专题“债券通”绿色金融债券等。据统计,2021年,上海证券业参与各项绿色债券发行规模逾606亿元,交易规模逾700亿元,承销海外绿色债券金额逾113亿美元。
同时,上海金融界还通过提供股权融资、收益凭证、ABS融资等金融服务,将资金引入新能源、环保、碳中和等业务领域,支持绿色经济发展。据统计,2021年上海证券业绿色投融资金额逾132亿元。
今年7月1日,上海再次率先立法,《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》正式施行,这是国内在金融领域运用立法变通权的首次尝试。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、加快绿色金融发展上,上海再次成为“先行者”。
三、培育低碳产业
钢铁行业作为所有制造业门类中,碳排放量最高的行业,和“低碳”二字相距甚远。但全球第一大钢铁企业中国宝武,近期则在吴淞创新城打造碳中和产业园。
此后,除了中国宝武自身的绿色战略企业落地碳中和产业园,低碳产业相关世界五百强和“专精特新”企业也会汇集于此,合作发展“双碳”经济,完善宝武碳中和服务体系。
“建设宝武(上海)碳中和产业园”还被写进了《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》的行动清单。这份行动方案今年7月份一经发布,就引起市场巨大反响。
近些年,上海制造业中,像中国宝武这样积极谋求绿色转型的企业越来越多。对外,他们主动开发碳数据管理平台、碳资产管理平台,加入碳交易市场平台,积极运用碳金融帮助企业转型。对内,他们需要推动技术升级,使用更加低碳的生产工艺,优化能源结构,保证能源总消耗量在规定配额之内。
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碳交易、碳配额终归是手段,实现产业降碳减排才是最终目的。真正实践“双碳”战略,可能要从一个锅炉拆起,从一个供热方案改起,从一块光伏板装起,才能脚踏实地,让企业一点一点把单位生产总值煤炭消费量、电力消费量给降下来。
目前,上海的绿色制造体系已经初步建立,413家重点用能单位均已建立能源管理体系,已评定市级绿色工厂、绿色供应链、绿色园区、绿色设计产品等超过200个。
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期间,上海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已从2010年的0.91吨标准煤每万元,降至2020年的0.59吨标准煤每万元,累计下降近35%,发电煤耗、吨钢综合能耗、芯片单耗、乘用车单耗等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
8月19日,上海市经信委发布“十四五”能耗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: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%。为全面分解落实目标,上海将各能耗指标下达至“百家”“千家”企业,各区及部分园区管委会,27个工业和通信业控股集团公司。
按照上海市的规划,绿色低碳产业已成为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新赛道之一,2025年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。在落实“双碳”战略背景下,上海低碳经济发展大有可为。
为推进碳市场建设,互融云在数字货币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款碳资产管理系统——集碳排放数据管理系统、减排项目管理系统、碳配额决策管理系统、内部交易系统、区块链管理系统、碳资产经营系统于一体,全方位助理企业快速掌握碳资产管理!
系统解决的用户痛点:
1、企业没有使用完或者节能产生的多余碳资产如何处理?
提交到我们平台,我们为您提供碳资产出售服务。不仅帮您解决碳资产多余问题,还能将碳资产转化为数字货币,帮您通过出售盈利和投资。
2、市面上碳资产交易平台相对较少,买方没有议价权,价格被动而且不透明。
平台碳资产的出售价格,出价涨幅等信息公开透明,一览无余。买方还可从多个卖方手中选择碳汇,有更多的选择权。而且即使没有碳汇账户,也可记挂在平台监管的账户下面,等市场好了再交易。
3、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经常遇到虚假商户、跑单等情况,应该如何避免?
买卖双方在平台购买之前需要严格的信息审查; 出售的碳资产需要上传碳汇项目编号等关键信息提交审核,平台审查通过之后才可出售;买卖单都需要缴纳保证金,一旦跑单,保证金不予退还。
4、平台接入传统三方支付或者银行,需要高昂服务费,而且到账速度也慢,一般是T+1。
平台使用数币支付,既节省成本还能提高效率,不需要额外服务费,而且一般几小时就到账了。
系统特点:
1、安全的交易流程
交易双方提前支付保证金,保证用户交易安全,避免不诚信交易和跑单等。
买方/卖方挂单:买方/卖方挂单支付保证金
买方/卖方摘单:买方摘单支付保证金
买方支付尾款:买方支付尾款+手续费,并且冻结保证金。
卖方交割:支付相关款项后,卖方交割
买方确认交割:买方确认交割,保证金解冻,交易结束
2、灵活的交易方式
互融云为您的出售碳资产提供多种交易方式,您可根据需求自主选择。
限价:出售单价已确定,不可修改。使用该种交易方式,不确定小,而且成交及时,成交周期短,过程简捷。
竞拍:出售价格不确定,由竞拍者的出价决定。但是系统提供了起拍价、理想出单价和出价幅度等字段,控制竞拍价格在合理范围内。该方式购买者主动权较大,有可能拍到相对优惠的购买价。
3、详细的项目详情
为用户提供完善详细的项目信息,各个维度均有记录,公开透明。
•实时展示竞拍信息,秒级更新速度
•清晰明了展示基础关键信息
•淘宝级别的参考信息,供买方参考,增加对项目可靠性的判断
•出价快速入口,看完相关信息,即可出价。
4、平台交易币来源
系统没有法币,支付、手续费、奖励等所有环节都是使用平台代币。
外部交易所
•不需要自运营,无需投入其他人力和资金。
自建交易所
•减少其他平台对本系统代币的制约,降低依赖性,增强系统安全性。
•自建交易所与现有平台打通,自盈利的同时还可为现有平台导流。
•降低平台费用,减少转币,归集等手续费支出。
•由于平台是自运营,更有利于有效的控制平台币的币值。
本文标题【绿色低碳产业成上海发展新赛道,2025年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】
链接地址:http://www.hurongsoft.com/article/detail/15414.html 转载请带上链接
了解更多产品信息,详见互融云官网内容